《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8 10:03:32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诗中的词语。

2、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字理识记 5 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字理识字(析词)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学过哪些诗?(指名答,齐背《锄禾》)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许多诗人留下了优美的诗句。其中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他的诗以精巧的语言、独特的感受成为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请看有关李白的动画。

(cai演示,师口述:冬天,李白和他的亲人们在自家庭院里喝洒吟诗。春去秋来,李白告别亲人,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去。秋意越来越浓,李白望着风雪,望着那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思念起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诗。

(cai 出示不带课题的全诗,师念诗)

二、分析字理,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读一读,找节奏,初步感知 。

⑴ 自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⑵ 师范读,生注意听,找出节奏。(指名答,cai 用“ / ”画出各句节奏,如“床前/明月/光”)

⑶ 生按节奏练习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及节奏。

2、字理识字,赏析词句。

同学们掌握了读好诗文的方法,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⑴ 教学第一行诗。

① 教学“床”字。

(cai出示第一行诗)这行诗里有个生字。

(cai 出示田字格内的“床”字及读音)齐读正音,怎样记“床”字?(提示:“床”是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

(cai演示“床”字各部分的分解与组合,师提示字理:古时候,用广字头表示房子,广字头下面是个“木”字,表何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床不完全用木头做,还可以用各种金属和材料制成,方便又舒适。)

用“床”扩词(提示:“床”还可用做量词,如一床被子)

② 师示范解释诗意:床指木床,前指前面,明指明亮,月是月亮,光指光芒。把这几个词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行诗的意思。

谁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提示:诗人在什么地方看见什么样的月光?)明月发出的光是怎样的?(银白色)

小结:翻译古诗时,把大概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这行诗可以翻译成“诗人在床前看见一片银白色的月光。(cai 出示诗意,齐读)

⑵ 教学第二行诗:诗人把月光当成了什么?(cai 出示第二行诗,齐读)

① 教学“疑”字

(cai 出示田字格内的“疑”字及其读音)齐读正音,它是什么音节?什么结构?“疑”字笔划较多,怎样记住它?可把它分成四部分( cai 演示分解的四部分及其象形)左上方是匕首,左下方是一支箭,右上方是长予,右下方是一名士兵。为了书写方便,右边实际取的是“矛”字的上半部分和“走”字的下半部分。(板书 矛 走)

(师讲字理:古代打仗面对强敌时,是用“匕首”短兵相接,还是用“箭”远射?是举着长矛向前冲杀,还是干脆一走了之?真让人疑惑不解。所以“疑”的本义是指怀疑)( cai演示兵往右走,四部分再合成一个疑字)在这首诗里是好比、好像的意思。《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伙伴》教学设计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及其反思《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春雨的色彩》导学案ang eng ing ong 教案《影子》教学反思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村居》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齐书写“疑”,师范写,生跟写一个)

② 学“霜”字

“霜”也是比较难记的字(cai出示田字格内的“霜”字及其读者音)齐读正音。谁能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霜”字?(师提示:声旁“相”的读音和“霜”的读音是不一样的,雨字头表示霜从天上洒落下来,凡是以雨字头作偏旁的字一般都表示一种自然现象。我们还学过哪些雨字头的字?(板书 雷)什么是霜呢?在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的空气中含的水汽在小草、树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师范写“霜”字)写“霜”字时,雨了头要写得扁一点,宽一点,下面相字不要写得太长,注意把字写得紧凑些(生跟写一个)“霜”还可以用来比喻白色,如有的老人头上长满了白发,我们说他是一头白霜。诗人在这里把什么当成了霜?为什么会把月光当成了霜?(提示:它们什么地方相同?)

谁能把两行诗连起来说一说?(提示:诗人看见什么,觉得怎么样?)

③ 小结:这两行诗写在安静的夜里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用霜比作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达了诗人独在他乡的孤独心情。

(板书 看 疑霜)

⑶ 教学第三行诗:(cai出示第三行诗)师读。

① 举头是什么意思?(抬头)诗人抬头干什么?(看月亮)

(cai出示 举头望明月 比较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用“望”举头看明月)不用“看”?(因为“望”字上面有个月亮,月亮高高挂在天上,要看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东西方,用“望”字比较好)

② 这行诗是什么意思?(板书 明月)(指名答)

⑷ 教学第四行诗:这时诗人想到了什么?(cai出示第四行诗)齐读。

① 教学“思”字

“思”是本课生字。

(cai出示田字格内的“思”字及读音)齐读正音。它是什么结构的?为什么是心字底?“心”上面是个田字?(师:古代农民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心里想着怎样把田种好,田放在心上就是“思”。)“思”是何意?(想,思念)用“思念”说话。

② “故乡”指什么?(家乡)“思故乡”是什么意思?(思念家乡)谁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③ 除了思念家乡,还会思念什么?(亲人)亲人包括哪些人?谁能把诗人思乡的感情吟诵出来?(自练,集体点评:语调要低一些,慢一些)

④ (cai出示后行诗)

小结:这两行诗写诗人触景生情,由望月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板书 望 思乡)

⑸ 这首诗的意思大家都懂了,谁能把这首 ……此处隐藏9435个字……,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来识记这些生字。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拆分熟字组合,可以做动作,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筋,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

(2)猜谜语强化巩固

师:同学们刚想了很多办法,那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脑筋动的快!听老师叙述,猜猜是什么字。

谜语一:此木虽宽,供人卧躺。

生:床。(给最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奖励“智慧星”)

谜语二: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

生:低。(给最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奖励“智慧星”)

谜语三:大字左上有两点,像人把头点又点。

生:头。(给最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奖励“智慧星”)

……

师:快把你们的方法告诉身边的同学们吧,互相帮助,你们的收获会更大,方法会更多,记忆也会更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在一起,交流识字的办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其它学生提供了一种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开火车”“快速抢读”“猜谜语”,反复的出现生字,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态度中完成生字的认记。更重要的是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朗读古诗

1、体会诗意

⑴指名读古诗

⑵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⑶指名说说

⑷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机理解“霜”: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课件出示三幅放大的花草结霜的近景图,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霜”的意思。)

师: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意的大致理解,把学生引入到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状态。

2、入境朗诵

⑴学生自由练读

⑵指名读,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

导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⑶师范读

⑷配乐读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思念故乡的诗人李白,在的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对着月亮,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

⑸学生练读

⑹指名朗诵

⑺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烘托、借助图画的感染,让一种思乡情涓涓流入学生的心间,全情投入朗诵。让学生熏到李白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

3、拓展延伸: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四、指导书写

师:看来大家都是认字小能手了,我们已经会认12个生字了,现在,我们要学会写生字。比比看,谁把今天学的生字写得最漂亮。

课件出示:“头是乡故”

师:来,齐读一遍。

师:要写好字,要按一定的笔顺规则来书写,你知道有哪些笔顺规则吗?

生: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生:先中间后两边

生:先里面后封口。

师:同学们真棒,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笔顺规则。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再来读读。(课件出示笔顺规则)

师:我们先来看“头”字,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字,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在田字格的占格位置。

师:写好了,同学们拿出小手来,我们一起再来书空一次。

师:写字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窍门,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身坐直,纸放正,拿稳笔,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做好准备了,现在请你们描红练习吧!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书写规则,反复提醒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练习点评及展示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解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2、学会生字2个,词语2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李白、学习、背诵和默写《静夜思》。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伴奏音乐、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介绍李白,背几首他的诗。

2、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3、释题。

二、学习这首诗的生字

1、谁会背这首诗?小黑板上补充诗句。

2、校对有哪些字不会写?

3、学习“床、疑、霜”,和易写错的“低”。

三、指导朗读

1、学生齐读。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的朗读特点。

3、跟着录音读课文。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明、疑、举、思)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校正。

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三句:举,抬。

第四句:思,思念,想念。低下头来思念自己的故乡的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看插图,讨论:

⑴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觉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的寒冷来说明他乡没有故乡亲人的关怀的温暖。)

⑵“静夜”指深夜,诗人为什么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觉呢?(看到月光,想起故乡。)

2、诗人这样思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思乡之情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⑴在领会全诗所表达的“游子在外,思念家乡而夜不能寐的思乡之苦”的感情基础上,确定朗读的基调——带有伤感,带有情思。

⑵按五言律诗的节律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怀——节奏缓慢,语气伤感。

⑶一、三句末的延音给人以沉思;二、四句末的停顿则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极又无法言传的感情。全诗结尾则声断而气不断,把作者的思念之情从语流中得到充分表达。

配乐吟诗。

3、学生独立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六、总结

学习李白的热爱家乡的思想。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