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8 10:03:22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流程

一、结合实物,出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木盒子。引导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2、完整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孩子,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同桌相互交流课前借助字典预习的生字,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再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件出示的两个问题:

(1)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一件什么事情?请尝试完成:

()木匣→()木匣→()

议一议: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的,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2)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巩固生字

1、课件依次出现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小组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互相交流。

左右结构归类: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

形声字归类:匣阶锯管抢懂

比较记忆: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准、阶和价、屋和到

3、给生字组词,练习用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2、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刻舟求剑》

思考:(1)那个人最终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

准备一下,学到“语文园地七”时和大家交流。

因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故事与本文联系相当紧密,所以把语文园地七的成语故事提前让学生接触。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去学习《刻舟求剑》,可以触类旁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教师简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1)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朗读:木匣里盛着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它小玩意儿。

结合课件展示的图片认识:冰鞋、小斧头、小手锯。

联系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样”,并练习用“各式各样”说话。

(2)教师结合生字学习,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听后评议。

注意强调表示动作的词语,还可以边做边读读这几个句子。

(4)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嘛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5)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前:

妈妈

埋大箱子走30步科利亚埋小匣子走10步2、学生默读课文4-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1)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后:

妈妈

走30步挖到大箱子科利亚走10步没有挖到小匣子(2)用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3)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联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并用“果然”练习说句子。

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1)指名读这一段,读后评议。

(2)分男生、女生赛读这一段,读后再评议。

(3)随文理解“不光……还”。

(4)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切在发生变化?

(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上一课时作业或其它课外文章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变化。”

(6)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背下来。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词佳句”记录本中,边抄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

关注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表格、线段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指导复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填空题:课文记述了xx,告诉了我们xx。

2、小练笔: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 ……此处隐藏20192个字……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四、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二、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三、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四、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埋 挖 受启发

人长大 步子变大 一切在变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 斧头 手锯 玩意 免得 抢走 难过 算术 当初 随便 仍然 敌人 台阶 所以 懂得”等词语。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能从中获得启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名读生字词。正音

3.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第二声,还有个读音是第四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ù”和“shǔ)”,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ù(”,第二个数读“shǔ)”。

4.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通过学习,你知道了本课写的是地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 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 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