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写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识联想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2、运用联想,广泛选用材料,丰富文章内容。
3、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有针对性的描绘它的形态特征,寄寓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明确写咏物抒怀文章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运用联想,由物及人,说出物的象征意义或寄寓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诱思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樟树赞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等几篇咏物抒怀的文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咏物抒怀”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就是要求大家,运用联想写一篇咏物抒怀的文章。联想对写咏物抒怀的文章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那么什么叫联想呢?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联想的有关知识。
二、讲解有关联想的知识
1、什么叫联想呢?(教师出示幻灯片)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或人的心理活动。
联想有两个特点:
1、两者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有相似点);
2、别的事物或人(客观存在的)。
2、联想与想象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们用甲乙事物来说明,请同学们看下面的简图,(教师展示幻灯片)
想到
联想:甲事物乙事物(相似关系)
存在存在
创造出
想象:甲事物乙事物(来源于客观现实)
存在不存在
3、联想有哪些类型呢?教师展示幻灯片并讲解
(1)相近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事物。
(2)相似联想是指由甲事物想到与之相似的乙事物。
(3)对比联想是指由甲事物想到与之性质不同的乙事物,或由事物的某一方面想到与之相对的另一方面。
4、在写咏物抒怀文章时运用联想要注意什么?教师展示幻灯片并指导
(1、)联想一定抓住事物的相似点(联想点),根据事物的特点来展开联想;
(2、)联想要为我们在写作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
三、合作互动
(一)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讨论内容,学生分小组讨论
1、仿照例子,说出你联想到了什么?
示例:耕牛:描写耕牛紧拉套绳,步履坚定,任劳任怨。
答案:人格化地表现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精神和“得到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的品质的人。
(1)夕阳:描写“夕阳无限好”,依然绚丽依然辉煌。
(2)溪流:描写溪流冲过各种艰难险阻,百折不回,奔向江河。
(3)梯子:描写梯子朴实无华,忍辱负重。
(4)无名花:描写无名小花繁盛艳丽,竞相开放,争奇斗娇。
(5)仙人掌:描写仙人掌不择环境,只要有泥土,哪怕再贫瘠的泥土也能生根长大。
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明确:
夕阳:象征性地反映老一代老当益壮、甘愿奉献余热于人间的精神。
溪流:人格化地表现某种永往直前、追求不息的性格。
梯子:形象化地表现为了祖国未来、为了他人甘愿做人梯的奉献精神。
无名花:拟人化的讴歌不知名不起眼的小民百姓的朴实、正直、敦厚的美德。
仙人掌:拟人化地表现旺盛的生命力,鼓励有志青年去贫穷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开发建设大西北贡献力量。
2、请同学们回顾《白杨礼赞》,按下列层次划分,说出这一课的段意。
2、(2---4)
3、(5---6)
4、(7---8)
生回顾《白杨礼赞》后回答:
(1)(1)(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
(2)(2-4)(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
(3)(5-6)(具体描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
(4)(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9)(再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3、请同学们回顾《石榴》,按下列层次划分,说出《石榴》的段意。
1、(1、)
2、(2---6)
3、(7---9)
生回顾《石榴》后回答:
(1、)(1、)(点明石榴的可爱。)
(2、)(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3、)(7-9)(抒发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4、同学们,从以上两课的层次段意中,你探究出咏物抒怀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探究出答案
(1、)对物体做具体描绘(最好挖掘出内在精神品质)。
(2、)运用联想揭示象征意义或抒**感(真正的写作意图)。
(二)教师精讲
1、同学们,咏物抒怀的文章通常有两类,一是托物言志,二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又有细微的区别,托物言志是将物的特征人格化,体现质的特征;借物抒情是由物的特征引**思,侧重情感的抒发。大家在学写是要注意这一区别。
那么,怎样写好咏物抒怀的文章呢?我总结了以下两点,望同学们认真领会。
2、教师出示幻灯片,技法指导
怎样写好咏物抒怀的文章
写景或状物,一定要让物成为情和意的载体,寓情于物,托物言志,不仅使所状之物生动形象,富有灵性,而且所表之情深厚隽永,意味深长。可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促使读者去深深思索,受到启迪。那么,如何托物言志呢?
一、由此及彼,联想言志。托物言志,首先要选好所托之物,把握住其“外形特征”,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志”才能凸显。如,以“叶”为话题作文:可由绿叶联想到生命的生机盎然,联想到绿叶衬红花,联想到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由黄叶则可联想到生命的衰败,联想到时光一去不返,“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不就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吗?
二、抓住特征,象征咏怀。象征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从具体事物的本质特征中,抽象出某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品质和精神,以达到“咏怀”的目的。如《白杨礼赞》,用来寄托感情的是生长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白杨 ……此处隐藏19473个字……读《……》后的感想读《……》后《……》读后感《……》读后我读《……》有感于《……》
以感点为正题,以“——读有感”等为副题:如:
宽容
——读《鹬蚌相争命》有感
②、读后感的写法。
开头:关键字:篇名感点
(用一两句话点明原文篇名,说明感点。)
中间:关键字:介议联
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与感点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
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联(具体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感受。)
结尾:关键字:照应总结(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点)
三、例文赏析。
四、列提纲、动笔写作。
师提示:写读后感三忌:一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变成了“读后抄”。
二忌大段写检查、作保证,读后感变成了检讨书。三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感想与所读脱节、无关。
五、写读后感
好,刚才我讲了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你们回忆一下都是什么,下面你们试着写一篇读后感好吗?《鹬蚌相争》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了,我们就写一写这课的读后感吧。
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写作教学设计14一.设计理念﹕做思考者,为自己写作,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联想。(适用于高年级)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感悟生活,用心聆听生活的各种声音。
2.使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自用表达,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自己所听、所想、所感,语言通顺、连贯,想象丰富有个性。
四.写作类型﹕
塑造写作和创作性写作
五.教学策略﹕情境和想象启发策略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使学生注意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声音,让他们自我感受,自我体会激发他们的兴趣)
①.播放含有各种类型的一段声音(都是我们生活中声音,不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注意到)
②.你们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喜欢?(能模范吗?)
2.引入主题,激发创作激情
①.人类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上至天空,下至海洋;大至雷鸣,小至蜜蜂嗡嗡飞舞正是这些声音,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使我们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②.每种声音都有独特的效果,不同的生意回使我们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组声音,你们可以随击一组你想拿来写作的声音,在你选择的这组声音中,你可以加上你想加入的声音,然后写一段话,文体不限,可以写成记叙文、童话等。
③.学生自主点击写作,老师巡回指导。
3.交流,评价。
4.拓展空间,将想象畅所欲言,课后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音来写,文体不限,还可以做一些有趣的事,为自己喜欢的曲子改歌词,然后唱出来,或录下来,让同学们一起欣赏。
九.课件内容﹕分成几组声音,学生可任点一组就可以使用
①.鸟叫、流水、雨滴、风的声音
②.厨房里的交响曲
③.笑声欢呼声
④.电话铃声
⑤.春节序曲
⑥.进行曲
写作教学设计15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学会认识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2.从读到写,掌握突出中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书包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请你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中心要突出,条理要清晰。
二、写作导航
要做到文章中心突出,作文构思要做到“六个一”:
1.一锤定音的开头。即开篇两三句点出记叙要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
2.一线穿珠的结构。即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典型而各有侧重,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如《我的老师》。
3.一波三折的情节。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里,如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弛有度,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
4.一字传神的细节。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如《春》中写春花时,一个“闹”字使人联想起春天到来,百花争艳,蜜蜂在花间忙碌采蜜的情景。
5.一语反复的扣题。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扣题,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
6.一箭双雕的收尾。即文章的结尾既自然结束全文,又巧妙引发思考,深化主题。
三、例文引路
我的书包
我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书包,它虽然小,但很精致、漂亮。
书包的表面是鲜红色的,中间画着一只活泼可爱的米奇老鼠,它戴着一副大大的太阳镜,胸前高高地飘扬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穿着一件土黄色的衬衫,背着个小书包,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米奇老鼠总爱扬起手,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好像在向我炫耀它的美丽,神气十足的,可爱极了!米奇老鼠下面还写着一句天蓝色的英文:Hello!
书包一共有四个大袋子,旁边还带着两个狭小的兜兜。第一个袋子里住满了说不尽的智慧——书本;第二个袋子里住着我心爱的文具盒;第三个袋子里则住着一对形影不离的“亲戚”——试卷和本子;至于那两个狭小的兜兜嘛,住着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不过有时候,一些文具变成了一只只生机勃勃的“调皮鬼”,“住厌”了自己的地方,便敏捷地“窜”到我的手里,让我带着他们欢欢喜喜地搬新家去了!
书包默默无闻地为我服务着。每天早晨,它载着一大堆文具,跟随着我上学去。当我从书包里抽出文具时,就觉得书包仿佛在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啊!因为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我相信你一定能有收获!”这时,我便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勤奋学习,不令我可爱的小书包失望!”
哦!书包,你虽小,但是,你肚子里的知识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多么广阔啊!我喜爱我的小书包!有了这么漂亮精致的书包,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它呢?
【名师点评】作者对书包的外表、包中的内容展开细致的描绘,可贵的是在说明书包的功用时,能适当穿插自己的心理活动。全文脉络清晰,开篇点明书包的精致、漂亮,结尾再次强调书包的精致、漂亮,反复点题,中心突出,文末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四、板书设计
一锤定音的开头
一线穿珠的结构突
一波三折的情节出
一字传神的细节中
一语反复的扣题心
一箭双雕的收尾
文档为doc格式